让公厕成为爱社会的纽带日本在这点上已经超前做到了
日本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公厕革命”,其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公共厕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日本东京的公共厕所发展、设置和管理现况,找出值得借鉴之处。
弹丸之地的东京,公共厕所触目皆是,走入任一间公共厕所,墙壁、地砖、水斗无一不干燥清洁,见不到一个滴水的龙头、一个污秽的马桶、一扇损坏的门扉。如今东京的公共厕所之清洁度、便利度、先进度已列世界前茅,但数十年前却并非如此。
20世纪60年代,日本慢慢的出现蹲式马桶(日式厕所),当时的普及率仅为9%;进入70年代,坐式马桶(西式厕所)从首都东京开始辐射向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的许多公共服务设施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改善,脏污、昏暗、恶臭的公厕却备受诟病,这种与城市发展相当不匹配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以致当时的市民较少使用公共厕所。
70年代后,生活水平更加逐步的提升,东京人对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公共厕所就是其间的重要一环。国民对改善公厕现状的强烈诉求,促使全日本范围内将“公厕革命”列入地方行政的重要事务加以实施。
为了逐步推动及延续“公厕革命”,1985年非营利组织“日本厕所协会”在东京成立。协会成立伊始,提出了“创造厕所文化”的口号,并长期致力于厕所文化的创新、舒适的厕所环境创造、与厕所相关的社会课题研究的深化等。为进一步深化组织管理的理念,协会每年举行一次“最佳厕所”评选,由化学家、医生、环保专家、社会名人和用户代表等组成专家团,综合考评厕所文化及环境创新。由于名额有限,评选要求非常严格。
该组织的首届讨论会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日本厕所日”,在这一天举行多种多样宣传“厕所文化”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被装扮一新,厂商也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这类的产品。“日本厕所日”继而在全球范围引起反响,2001年,总部在新加坡的“世界厕所组织”成立。
如果将公共厕所的数量作为评判“城市便捷度”指标之一的话,从这一点来看,东京早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跻身前列。根据google地图提供的“厕所地图东京都区域”进行统计,截至2013年11月,被视为东京核心的“东京都23区”622.99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类公共厕所合计共6900余处,每平方公里超11处。
即便如此,面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东京人已开始担心起公共厕所数量不够的问题了。目前,预计6年后的赛事举办期间将有超过25万人赴现场观赛,而比赛场地大多集中在直径8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区域内的公共厕所数量是否足够?临时或增设公共厕所已成为现下的一大课题。
除了在数量上做到“足量”,在分布上做到“广域”外,为便于使用者查找,东京公共厕所的位置都被明显地标注在地图和街区导向牌上。
一般来说,这些导向牌都设置在较为显著的位置,对厕位的所在位置、内部具体设置(蹲式、坐式、无障碍设施、母婴)及使用状态等都清晰地进行了标识,各种设备的图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方式,清晰而直观,无论是不是通晓日语都能轻松找到比较合适的厕位。为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公共厕所,部分厕所导向牌上还印刷有盲文。
受制于寸土寸金的地价,东京的公共厕所往往面积较为狭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厕纸、消毒剂、洗手液、烘手机、扶手、挂衣钩都是最基本的配备。为避免未按时换厕纸给如厕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备用厕纸也不可或缺,即便遇到厕纸告罄的情况,也可通过呼叫铃联系管理人员送来厕纸。
东京的公共厕所在母婴厕位的人性化细节上做得很到位,为方便带婴儿的女士,在厕位旁留出放置婴儿车的空间。考虑到母婴一同如厕的实际的需求,女厕内一般设有多功能“婴儿专座”,母亲既可以在隔板上为婴儿更换尿布或将婴儿暂放在隔板上,也可以在如厕时让稍长的儿童坐于婴儿座位内。有些厕所内部还备有儿童专用的小号坐便垫,帮助儿童学习使用公共厕所。
目前,东京的大多数公厕都附设一间残障人士专用厕所,使他们同普通人一样,能轻松的获得室外活动的平等权利。考虑到一大部分残障人士依靠轮椅出行,其使用的厕位面积都较大,该法更对公共厕所中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厕位单间面积、入口尺寸、洗手台高度、镜面高度及倾斜度等提出了详细要求。
“音姬”是一种可以模拟冲水声的电子装置,最初主要安置在女厕所中。因为不希望被别人听到声响,日本女性每次如厕平均要按下冲水阀2到5次。为避免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著名的TOTO卫浴公司针对这一习惯,于1988年5月发明出“音姬”——只要按下带有音乐符号的按钮,厕位内便会响起持续约30秒左右的冲水声,使用者也就不会感觉尴尬了。目前,“音姬”几乎覆盖了东京全域的公共厕所。
智能坐便器起源于美国,最初设计用于医疗和老年保健,仅具备温水洗净功能。后经TOTO卫浴公司反复研究与试验,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温水洗净坐便器,集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日本的智能坐便器技术已能代表世界级高度,在使用便捷度及舒适度上不断触摸着极限。
日本内阁办公室的调查显示,智能坐便器深入日本民众的生活,与欧美国家平均35%的普及率相比较,72%的日本家庭安装了智能坐便器,这一数字可比肩如个人电脑、数码相机等其他家庭设备。而今,这项高科技技术已走向了公共厕所内,普及率高达90%。
东京的公厕往往在建设前就以周边市民为对象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使用者创造出舒适、愉快的感受。无论景点、公园或街道,东京的公共厕所在外观上都与周边的建筑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很少有装饰豪华、格格不入者。
为了弘扬厕所文化,东京率先在风景区建造“文化公厕”,在许多景点都能看到一些外观颇具特色的公厕,它们根据所在的环境而采用对应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使用同时还能领略到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情。反观上海的许多公共厕所,在外观上虽能保持干净、整洁,但离打造“文化公厕”尚有一段距离。
与日本桥仅隔一条隅田川的深川街区保持着古朴素雅的风情,建筑颇有江户时代的特色,就连这里的公厕也造型复古,门口挂有布帘,乍一看好似一间传统风格的日式居酒屋。管理部门特意在公厕门口挂了一块“江东区公共厕所”的牌匾,融于周边建筑而又不致误解。
同样位于隅田川河畔的厩桥,其本身即为东京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在厩桥西面的警亭旁,矗立着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雕塑公厕,其入口被巧妙地设计成人脸雕塑——蓄有胡须的为男厕、涂有口红的为女厕,如此一来,即使站在远处也能轻易分辨出男、女厕所,充分融艺术于生活,堪称一处诙谐幽默的城市小品。这座设计别致的公共厕所曾于1992年获得该地区的“街角大奖”,不断吸引着众人慕名前来参观。
作为专供特殊人群使用的公厕,2008年,东京世田谷区梅丘的两处“谁都可以公共厕所”增添设置了语音导向装置。厕所的右侧入口对应轮椅使用者、人工造肛手术者及母婴专用,而左侧入口则对应语音导向装置,这组装置帮助使用者在厕所入口及厕所内都可听到由传感器播放的语音导向。同时,洗手池及马桶的位置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即使单独一人的残障人士也无需假手他人,安全便捷地独立使用。
正如前文所述,东京在80年代的“公厕革命”后,公厕的建设和管理上的水准的跃升受到各界广泛好评。公厕不但反映了东京人的审美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发展水平。东京人注意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运用高新科技使厕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许多公厕设有红外线感应器,人一离开即自动冲水,厕位地上的电子秤可以测出使用者的体重,旁边的扶手能量血压、测心跳,而内置的化验仪器会分析出排泄物中的蛋白质、红白血球和糖分。在告知使用者相关数值的同时,将资料传输给远程服务中心,帮助判断身体健康状态。
人人必去的公厕,当然人们认识所处社会的最直接的场所,当你身边的公厕都能做到如此,对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怨言恐怕也要少几分了吧?自然而然,对你所在的社会也格外爱上几分了吧?
上一篇:50亿条数据编织“四张网”撑起“蓝蓝的天”
下一篇:美硕科技:神秘境外直销客户为其卖产品 解散多年仍交易两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