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历清:加速构筑肉禽数字化新型产业集群创智平台

  肉禽产业的数字化不是蹭热点,不是炒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需求和产业要求。我们以前谈论自动化、智能化通常是站在一个企业视点来看待,现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从原料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来研究,更要站在数字研究、设备生产、企业管理等更广泛的范畴来规划。肉禽数字化赋能,只有把研发机构、设备供应、肉禽生产以数字化技术为原点,打造成一个大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下形成大集群,通过集群中各主体互生、共生、再生,才能彻底打开肉禽产业的新天地。

  中国肉禽产业经过2000-2021年的扩张增产,供需渐趋平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缺失、部分传统农业产区的人口外流、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人员管理难度的增大、消费质量发展要求的提高,使这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面临内忧外患,即将迎接一次成本与效率、品质与品牌、原料与加工的多层次矛盾的大考验,以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为导向的智慧农业思维为肉禽产业的突围和破局打开了一扇窗。数字化的经济必将系统性的推动肉禽产业供给端一次全面的升级,将一个传统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

  目前直接从事肉禽产业的工人基本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慢慢地远离这个传统的产业,劳动力的稀缺必然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老龄化的工人必然带来生产效率的下降,年轻人的缺乏和远离将使这个产业丧失竞争活力、发展的潜在能力和产业吸引力。

  建立在大量人工操作基础上的肉禽产业,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依靠劳动者的技能和经验,这没办法实现单人的出品标准化,也没办法实现多人出品的标准化。过多的人员的参与也增加了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品控难度,增加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产品损耗的机率,这对于从肉品原料向肉品深加工升级的肉禽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肉禽产业整个链条中许多环节属于脏乱差的岗位,这些岗位随着劳动福利意识的提升,需要将劳动者解放出来。要降低疫情这类不可抗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也需要降低企业的人员集中度。

  即使在全产业链的企业,受经济效益与利润考核的需要,从种鸡、饲料、养殖、加工到食品生产,各主体竞争大于合作,甚至还处于利润互杀的状态,整个信息化的共享共用和信息管理的统筹还未真正打通,产品的追溯和全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地,使得行业的供求关系没办法把握,大起大落。

  国内目前整个肉禽产业设备的供应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机械化产品加工阶段。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大多被国外有名的公司掌控,不诞生一批专业的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禽业设备及管理软件供应企业,将不足以满足肉禽产业马上就要来临的巨大的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的需求。

  从2000年开始,兴建的肉禽产业加工线慢慢的变多采用自动化生产。一个全智能化的生产车间至少节省劳动力70%;一个智能化的冷藏系统至少节省劳动力80%;通过车间数字化的产品物流系统替换人工能够提升效率3倍以上;任何一个智能化设备都能够降低劳动力使用量和提升劳动效率。

  对于整个产业链中脏乱差的工作岗位,研发自动化设备。比如自动化的抓鸡系统,自动化的挂机线,自动化的内脏处理线,自动化的养殖粪污处理线,自动化的加工区域清洁机器人,自动化的速冻库,自动化的冷藏库,自动化的物流线,自动化的装货卸货机器人,特殊技术岗位机器人等等,把劳动者从重体力、复杂程序、低端环境中解放出来。

  受人的精力、经验所限,目前的肉禽企业人工对产品的损失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抓鸡过程带来的大量残翅、断翅的影响,损失比例可高达30-40%;挂鸡过程中不当力度带来大量的淤血爪;进口设备对中国非标准化养殖带来的鸡源大小不均表现出的难适应性等,这些不仅是对动物的伤害,也直接引发不合格产品增加,企业利润受损。还有人工对效率的影响,对出成不稳定的影响,对产品质量标准的影响,都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纯人工的生产线万只的肉禽企业要员工近800人,一旦采用大量智能化设备,并把各种生产加工设施、速冻冷藏设施用智能设备链接起来,就能规避人员管理的弊端,让整个生产体系顺畅运行。

  数字化赋能是解决肉禽养殖与加工的全过程控制和实现产品追溯的根本手段。要真正的完成食品安全可控可溯,实现消费和社会的真正安心与放心,一定要通过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共享来实现。要把原料、种鸡、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用信息系统贯通起来,把数据的收集、统计、辨识、反馈、计算用数据化管理统领起来,才能做到过程可视、信息共享、问题可溯。

  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整合、激活肉禽数字化产业的各关联群体,组建跨产业的新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最重要的包含四个主体。

  政府主体承接顶层产业设计、各产业主体的资源整合、产业集群的平台构建、政府引导政策及资金等多方面的主导作用。

  肉禽产业的生产一直是国内科研机构忽视的领域,让各地区的智能化、数字化研究机构和院校加入到肉禽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是一个基本的保障工作,由他们承担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任务。

  肉禽企业是数字化推进的执行者,他们承担产业需求的提出,实验场景的供给,最终技术和智能产品的消费。

  设备企业是肉禽产业数字化的硬件、软件的直接转化者,完成技术孵化和产品孵化,是链接研发机构和肉禽企业的中枢。

  数字研发技术和推动是一个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基础领域,单靠一个企业、一个主体很难完成,要建立政府引导、研发机构主导、公司参与的数字化推动平台,从而构筑起围绕肉禽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集群。

  肉禽企业的数字化赋能,是一个以设备自动化为“点”,以生产智能化为“线”,以管理数字化为“面”的立体组合。

  企业要建立起生产环节的成本细化分析系统,对于能够用设备取代人工并具有经济效益的岗位,要积极投入,加快自动化设备装备的步伐,尤其是那些对质量标准化要求高、对产品精度要求高、对人的技能要求高的岗位,这些岗位减少相关成本非常明显。

  自动化设备仅仅解决了岗位这个“点”的问题,要使生产效率根本改善,就需要为设备加上大脑,把生产线上各种自动化设备链接起来,产生自我识别、相互监控、适时优化的能力。这要求企业一定重视并组建起由技术人才构成的智能化技术团队,而不是机械设备时代的简单修东西的人。这个团队需要能构建智能生产模型,能对现有自动化设备针对企业实际做调整和优化,能把单个的设备链接成一体产生更大效益。

  管理数字化是一个“面”的问题,主要是一定要通过数字技术,建立起中央信息控制与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将加工企业内的各个生产子系统整合起来,也需要将公司制作、品质、物流、采购、财务、人力等所有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更需要将加工企业与前端的原料供应和后端的销售服务整合起来。

   Copyright © 2017-2022 www.hblrw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