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

  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

  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

  原标题: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车都制造装上“中国智造”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作为中西部实力最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球知名车都,近年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不断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精准服务,带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专利申请、运用与保护,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发明专利。

  时下,走进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深深感受到,一项项暖心政策,正激励着一件件专利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件件活力四射的专利,正催生一个个“行业小巨人”阔步前行;一个个精准服务,正助推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迈向新的辉煌。

  今年前10个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183件,同比增长27.2%。其中,东风汽车、美的制冷设备、湖北亿咖通、武汉圣禹排水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均超过100%。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反馈显示,目前,我国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5件,武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4件,而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8年的50件,跃升至61件。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数据的背后,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近年来在知识产权工作激励引导、精准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发力。

  发展平台上,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在已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基础上,去年7月获批设立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快维中心”),2019年6月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快维中心选址南太子湖创新谷,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在湖北省内设立的首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将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承担相关领域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快速审查和确权工作、参与专利侵权诉前纠纷调解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服务工作。该中心的设立将为推动武汉万亿级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该中心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历经多方培训,已全部到岗。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作为全国知名车都,沿13公里长的东风大道两侧6公里范围内,聚集企业2万多家,其中,年产值过千亿企业1家,过百亿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54家,年产汽车百万辆、家电千万台。

  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2019年8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专门出台了《促进知识产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办法及实施细则》。

  新政明确,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专利奖的单位,给予6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其中,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每项奖励10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单位,每件奖励30万元;对于获得国际专利授权的单位,每件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同一发明创造最多可资助10个国家。此外,对上年获得国家、省和武汉市资助的知识产权项目和奖励,区级予以配套,最高500万元;企业以知识产权的,给予最高30万元贴息;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试点)企业、贯标达标企业的,给予5万元至20万元奖励。

  新政在武汉市率先对专利人才引进和培养给予奖励。规定企业培养和引入专利代理师、专利管理高级工程师的,给予5000元/人的奖励;培养引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全国专利信息等方面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5万元/人的奖励。此外,新政还支持企业组织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上年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胜诉的,奖励30万元。

  精准服务上,武汉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中心重心下沉,不间断走访企业了解需求,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指导企业提升发明专利申请质量。

  武汉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格外的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多次研究并调研区知识产权工作。区知识产权工作中心负责人先后走访了东风汽车集团、东风设计院、湖北法雷奥、格力电器、美的制冷设备、中国城乡、中交二勘院、武汉中科院、湖北鼎龙控股、武汉智权、北京远大卓悦、启迪协信等30多家企业。

  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帮助圣禹排水公司、德宝装备公司实现巨额专利权;帮助猫人制衣公司通过商标权近5000万元。

  前三季度,武汉开发区已组织并且开展4场知识产权培训,区内500多家企业和事业单位代表参加培训。同时,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已收集1608项专利信息进行挂网交易,对接服务企业和事业单位160家,与5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全年完成知识产权交易额预计超过3000万元。

  当前,该区又启动“139工程”建设,即培育区内专利拥有量超过1000件的企业1家、超过200件的企业3家、超过50件的企业9家。

  在中国经济向高水平发展转型之际,武汉开发区抓住机遇,扎实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极大的提升,取得了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61件的佳绩;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体制,打造先进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企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开展品牌建设工程,结合创新成果和专利的实施,形成湖北知名品牌。武汉开发区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力支撑了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我们消费者受益,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武汉开发区的知识产权工作者点赞!

  位于武汉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的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等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茶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喷雾剂等6个剂型生产线余个。

  同济医药目前主流产品便乃通茶,来源于该公司核心专利“一种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专利于1999年申请,2002年取得授权。其产量高达8000万袋,属于独家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达95%,其出售的收益占该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40%以上。

  便乃通的研制来源于一个“孝心事父”的感人故事。便乃通专利的发明人李亦武教授早年因父亲患上脑梗塞,为给父亲治病,每天花大量时间精力煎熬中药,于是他苦苦思索既能省去煎药的繁琐,又能根治父亲的病症的方法。日本将中药西化给了李亦武很大启示,萌生了将治疗便秘的中药做成袋泡茶剂的想法。经过5年不懈努力与研究,成功研制出治疗便秘的中药袋泡茶。

  “可以说正是有了便乃通这件专利才有了同济现代医药。”李亦武表示,为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公司成立了日常化、制度化的知识产权培训长效机制,慢慢地增加知识产权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对新员工、普通员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普及与提高培训,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状况纳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19年1月,该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6件。已受理发明专利12件,均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大,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对便乃通现代制剂二次开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或顺应性、同时研发中药经典名方,让公司持续高速发展。

  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眼科用药制造商,主要生产和销售滴眼剂、滴鼻剂、鼻用喷雾剂,眼用凝胶剂等。共有制剂产品批准文号54个。

  公司研发项目经理王超表示,公司一直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兴企之本,2006年公司从80年代民间中药处方中发现并申请“冰珍去翳”眼用制剂产品专利,该产品具有补充泪液,改善白内障患者泪液分泌不足的疗效,作为远大天天明的独家核心品种,近5年来累计销售超过800万支,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王超称,专利能更好地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从而在商业化生产与销售中形成自身优势。公司很看重知识产权工作,从“保护自身”和“规避风险”出发,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每年专利投入不断增大。为增强信息检索能力,2015年企业成立了专职团队,定期开展专利预警和导航工作,并组织研发人员参与专利问题研讨等。同时,公司鼓励员工创新,启动“幸福掌握在手中”活动,以项目的形式申报专利奖励,年奖励金额约200万元。

  目前天天明制药已授权专利15件,包含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检测验证的方法、用途、设备革新、产品包装等多方面。企业的研发逐步由单一的仿制药研究向仿创结合同步进行跨越式转变,目前企业另有21件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均是对新产品的处方、工艺、应用、生产和包装上予以全方面保护。

  在数量提高的同时,他们也不忘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每当在专利文件撰写完成待申请时,公司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预审并评级,符合“核心专利”的要求,会要求申请人答辩并进行有关修改,实现专利质量与数量的同步提升。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远大天天明将建立国内五官科最强的开发团队,打造国内剂型最全的五官科用药生产企业。

  日前,一名断指患者被紧急送至武汉协和医院救治,经清创、指骨固定,断离血管、神经吻合,并注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目前,断指成活,指端感觉恢复良好。

  这种能加速断裂神经定向生长,促进断指功能重建的“神经生长因子”生物药,由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自2003年上市以来,该药每年惠及数以百万计神经损伤患者,包括外伤型视神经损伤、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以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依托这种国家一类新药,海特生物由昔日一家校办企业,凤凰涅槃成我省第一家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企业、上市高科技公司。

  然而,一种新药从一纸专利,到临床一线各方认可,需经历漫长的初试、复杂的中试和多年临床应用及验证,背后是企业大量投入。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亚介绍,在科学技术创新路上,公司走了一条从引进、吸收,到建研发平台的创新路径。以“神经生长因子”生物药为例,2001年公司以4000万元引进这项专利技术,后经多年投入研发,工艺再造、产业化改造、专利保护,2015年,“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被收录国家药典2015版三部。

  走进海特科技园,绿丛掩映中,研发中心、花园式工业园区现代气派。2018年,海特生物实现出售的收益5.91亿元,产品已由当初一个品种拓展到现在16个品种、25个品规,拥有发明专利7件。时下,迎着第二轮生物技术产业浪潮,海特生物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PT),已进行三期试验,不久将上市。

  三年间,用户总数突破百万。位于武汉开发区南太子湖创新谷的亿咖通科技,如一只独角兽,在车联网研发领域异军突起。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科技公司,主要提供智能数字座舱、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网联生态平台和运营服务等业务产品。

  亿咖通科技2017年4月落户武汉。公司武汉项目部执行总监陆非表示,公司以AI、边缘计算、大数据构建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聚焦于座舱智能化与整车智能化两大领域。产品有4G/5G通信技术、信息娱乐主机的多媒体开发设计,以及座舱内部的核心技术,包括语音助理、自然语义识别引擎、云、芯片、和智能穿戴设备等。

  公司明星产品车载智能ECOGKUI已搭载吉利、领克、宝腾等多个汽车品牌,用户超过140万。是行业增速最快,用户最为活跃的车载智能网联系统。

  2019年7月,公司推出的E01 SoC是国内量产的首颗车载超强算力系统级芯片。该芯片集成了WIFI、蓝牙、GPS、CPU、GPU、4G通讯模块相当于汽车的“智慧大脑”。适配GKUI系统,可实现座舱软硬件一体化融合,为车主持续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车内交互体验。在搭载E01和GKUI的智能车机上,车主和系统的语音对话可实时上屏;用语音查询航班、火车、酒店;语音控制车窗、空调等;中控显示屏可以基于车主行为提供对应的出行信息、导航预测、天气信息等,真正的完成场景智能化,让车主轻松应对日常驾乘出行所需。未来,通过搭配车载传感器、高精地图、摄像头、360全景影像、行车记录仪、毫米波雷达等设备,车辆还能轻松实现高级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公司2000人团队中,80%为研发人员,目前企业具有数百件发明专利。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东风公司产品开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管理中心,研发人员近3000人,主要承担东风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军用越野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关键总成研发工作。该技术中心近5年申请专利11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18件,目前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

  “有时候,一项专利技术能决定一个平台的发动机能否投产。”对于知识产权应用,技术中心发动机总工程师蔡文新感触颇深,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一台发动机从研发、试制到投产,中间需经数年时间,而其间汽车技术慢慢的提升与人们环保意识慢慢地加强,对发动机研制标准也逐步的提升。2011年,东风公司自主研发准备投入在A平台的系列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为7.2L。研制中,国家燃油排放标准提高,要求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低于7L,如无法达标,该款发动机将可能“夭折”。

  为此整个中心开始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发现改装可变排量机油泵,可以大大降低油耗。蔡文新介绍,油泵排量取决于发动机低转速油压需求,传统发动机机油压是随发动机转速线性提升的,转速上升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油泵泵油能力过剩,可变排量机油泵根据发动机实际的需求可降低中高转速油泵的排量、减少耗功,以此来实现节省油耗。

  如何实现排量可变?欧美主流方法是采用叶片式变量泵,通过调整偏心距的方式实施变量。然而A平台发动机机油泵,采用与链壳集成方式,布置空间小,无法应用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如强行加装需要对原有发动机的结构可以进行大改,要求的加工精度高且成本大。

  通过反复试验,蔡文新团队在国内首创采用调节转子封闭区域面积方式实现变排。仅需在原有泵上增加齿条、调整环、调节阀三个零件实施变排量效果,这项名为具有泄压槽的变排量机油泵的专利技术,最终让发动机的油耗下降1%,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测。

  目前,该项专利技术全面用于A平台发动机,已装载到东风风神AX7、A60、奕炫等超过2万台东风自主品牌车上,到2023年,预计产量将达到20万辆。(策划:张于威 丁科 撰文:王哲 向才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箱:.cn

   Copyright © 2017-2022 www.hblrw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